翻译硕士(日语笔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551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视野广阔、人文素养深厚、良好职业道德、汉日语言功底扎实、较为全面系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翻译技术应用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事业国际化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专业日语翻译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所有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各条中描述的规格:
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和国家情怀。
2. 具有系统的日汉语言文化知识,良好的日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基本的第二外语知识和技能。
3. 具有较为系统的翻译学科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技能,具有独立承担日汉语互译工作的能力及一定的翻译研究能力。
4. 具有较好的商贸、旅游、外事、文化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及一定的百科知识,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5. 能够熟练使用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并具有翻译工作组织、翻译项目管理、语料库管理、文本转换、桌面排版、译后编辑、本地化工程处理等能力。
6. 了解华东地区主要涉日行业产业(如文化、旅游、果蔬、水产、高科技、制造等)的基本情况,能够独立承担商贸、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的翻译工作。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能够提前完成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四、培养方式
实行学分制,采用课程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校地、校企协作育人机制,采用双导师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如下:
(一)实行学分制。本专业研究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二)采用双导师制。每位研究生均配有校内和校外导师各1名。校内导师以翻译成果丰富的正、副教授为主,校外导师由实习基地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深译员或译审,或具有从事翻译项目或技术管理5年以上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两名导师共同参与学生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及毕业论文指导。
(三)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课程教学由专任教师和具有行业背景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采用讲授、小组研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协作翻译等方式,以研讨式为主,突出项目案例分析。专业实习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实习内容采用真实的翻译项目,注重翻译技能和翻译技术训练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应修满的课程总学分数不少于50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3学分,专业基础课13学分,选修课26学分。学生限选模块1全部课程,并从模块2选择不少于16学分课程。专业实习8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附表《翻译硕士(日语笔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课的考核方式除部分研究方法课外,均采用考试方式。选修课的考核可采用考试方式,也可采用考查方式。所有课程的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分方式评定。
六、师生互选与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此后两周内,在校内外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经学院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后,报研究生院备案。修改个人培养计划需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七、实践考核与学位论文
(一)实践考核
研究生在专业实习阶段应在校外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日汉和汉日笔译项目,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至少20万字词的笔译实践。实践考核结果由校内外导师共同确定。
(二)学位论文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2/3后,方可申请论文开题;修满全部规定学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应由2-3位校外专家评审,实行匿名评审制度。答辩委员会由5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委员中至少包括1位拥有丰富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行业专家。
学位论文需用日文撰写,可采用以下形式:
1. 实践报告: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字数不少于20000字的中外文本进行原创性翻译,并针对翻译过程和译文中出现的问题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报告;
2. 实习报告: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笔译实习,就实习过程撰写不少于25000字的实习报告;
3. 实验报告:在导师指导下就笔译某个环节或方法展开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不少于20000字的实验报告;
4. 研究论文: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篇幅不少于20000字。
八、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三级及以上证书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一)出版或参与出版译著(专著)1部;
(二)独立或首位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译文)1篇;
(三)获得省级及以上政府或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的翻译及其相关领域技能大赛三等及以上奖项。